首页

风情艳调教主圣水

时间:2025-05-25 14:24:33 作者: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举办 浏览量:13254

 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(记者 陈杭)记者23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,“心向阳光 茁壮成长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在北京市少年宫举办,为首都师范大学“北京市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基地”和北京教育学院“北京市基础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指导基地”进行了正式授牌。

图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。蔡赫 摄

 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杨大研表示,北京市陆续出台“课间一刻钟”“体育八条”“身心健康二十条”等系列举措,体现了北京市对学生身心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。此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融入了五育融合、亲子互动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措施。要以开展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为契机,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,推动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全面发展、快乐成长。

  据悉,此次主题活动既是落实教育部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的具体举措,也是落实“身心健康二十条”的生动实践。目前,北京市各区和学校聚焦五育(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)融合、同伴和师生关系、亲子互动、资源赋能等主题,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,市区校联动、家校社协同,合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环境,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
  活动现场,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张晓玲分别为“北京市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基地”和“北京市基础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指导基地”进行授牌。

  据悉,北京市教委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市区校三级服务架构,充分发挥高校、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,强化工作触角和力量,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“北京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基地”,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力量支持优势,用好北京市教育、医疗等多领域专家资源,搭建更为专业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基地,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同时,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,完善心理健康全链条支持体系。

  北京市教委还在北京教育学院设立“北京市基础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指导基地”,旨在构建市-区-校三级全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培训体系,研制心理健康课程与实践活动操作指引,加强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支持和指导,系统提升全员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,为北京市心理健康工作注入新活力。

图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。记者 陈杭 摄

 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亲子“健康乐跑”和“同伴游园”,借助体育运动、亲子互动与游戏活动搭建亲子及同伴间的沟通交流平台,让参与者在“乐跑”中体悟体育精神,于“互动”里促进亲子关系,在“游戏”中掌握心理知识,着力打造“运动赋能+情感联结+社会协同”的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模式。

 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教委主办,北京市少年宫承办,首都师范大学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共同协办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华南沿海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有分散性较强降水 南方高温天气再次发展

广州9月18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《古道人杰》和《越秀新彩》两幅分别26米的国画长卷近日展开在被誉为“千年古道”的广州北京路上,为金秋增添浪漫气息,人们纷纷驻足浏览、细细品味。

跨境直播电商:中国外贸生力军

11月8日,第二届“中国消防忠诚卫士”表彰大会暨消防救援纪念章颁发仪式举行,对30名全国消防救援战线优秀代表进行表彰。奋战在抢险救援的最前沿、奔波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、拼搏在训练比武的竞技场……他们是履行消防救援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,集中展现了坚定的政治信念、深厚的人民情怀、强烈的责任担当,彰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许党报国、竭诚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。

代表委员议国是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共识

2024桂林艺术节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举行,吸引了中国、瑞典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意大利、英国等6个国家的艺术家共赴山水之约。48场精彩演出在“山剧场”“水剧场”“洞剧场”“草剧场”等13个空间呈现,让桂林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剧院。(完)

浙江嘉兴:第十二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启幕

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,要坚持问题导向、系统观念。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,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,聚焦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能力短板,整体谋划、部门协同,精准施策、综合治理,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,全面提升城市韧性。坚持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健全支持政策,完善市场化机制,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建设。

多雨季节,当心霉菌引发过敏反应丨科普时间

7月31日电 国新办31日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会上介绍,近年来,财政部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,非常注重与货币、产业等其他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。统筹用好财政贴息、奖补、政策性融资担保、政策性金融等工具,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撬动作用,引导金融资源、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产业、普惠金融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,促进科技、产业、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环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